#热点观察家#
她放弃百万年薪,只为挤进部队当新兵; 别人挤破头都难当上的舰长,她6年就干到了; 撒贝宁听完她的履历直呼“牛到不敢拍”。中国首位女舰长韦慧晓的人生到底有多精彩?
在她34岁这年,做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:参军入伍!要知道,按照规定,35岁已经是入伍的最高门槛了,韦慧晓的年纪已经算“高龄”了,虽然也能成功加入,但对以后的发展而言没什么优势,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在劝她不要再瞎折腾了。但韦慧晓却用实力向大家展示了什么叫绝地翻盘。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首位女舰长,她竟然只用了六年。那么,这位传奇的女舰长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她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?
韦慧晓出生在广西,是个土生土长的壮族娃。从小,她就和“学霸”二字深度绑定,不仅成绩优异,还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自律性。不过,年少时的韦慧晓,和“军人”二字并无太大关联。她像所有普通学生一样,按部就班读书、考试。直到高考那年,她才下定决心要考上国防科大,以后进入部队保家卫国。但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,最终她被录取到了南京大学,主修大气科学。
虽然被军校拒之门外,但韦慧晓并没有就此沉沦。大学期间,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,门门功课名列前茅,在同学眼中她不是学霸而是学神。优秀的人,仿佛天生自带光芒。无论走到哪里,韦慧晓都是最耀眼的那个。2000年,大学毕业后,她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重要抉择。当时,她凭借着出色的个人能力,顺利拿到了华为的offer,任职公司副总裁助理。而另一条路,则是保研,继续深造。韦慧晓果断选择了前者。毕竟,能进入华为工作,是无数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事。而她也想借此机会,检验一下自己多年的学习成果。
在华为,韦慧晓一如既往地优秀。短短几年,她就从普通助理,一路晋升为公司高管。然而,一路高升的韦慧晓并没有选择留在华为长久发展,而是迈上了当初没选择的另一条路:读研深造。2004年,她如愿考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,硕博连读。
很多人可能会问,她是不是傻?放着百万年薪不要,非要去读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?这不是自讨苦吃吗?但韦慧晓却不这么认为。在她看来,学习不是为了功利目的,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。事实也证明,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。读研期间,韦慧晓再次开启“开挂”模式:成绩门门优秀、次次第一也就算了,竞争激烈的“环球小姐大赛”,她抽空参加了一下就轻松拿下了前十,名副其实的美貌与智慧并存。
可以说,韦慧晓的每一步,都走得扎实而又精彩。她就像一块海绵,源源不断地汲取着生活中的各种养分,不断丰富自己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她曾破碎的军旅梦,竟然在18年后成真了。
就在博士毕业前夕,韦慧晓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:报名参军!按理说,以她的学历和经历,毕业后找一份高薪工作,简直易如反掌。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入伍呢?更何况,那一年,她已经34岁了,能不能成功还是一回事呢。但韦慧晓偏偏不信这个邪。为了能达到入伍体检标准,她疯狂的自我训练:每天跑步10公里,严格控制饮食,短短几个月,体重就减掉了十几斤。终于,在她的不懈努力下,2012年,韦慧晓如愿穿上戎装,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。
然而,入伍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。由于是“半路出家”,韦慧晓的军事基础几乎为零。为了能尽快赶上进度,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。白天,她跟着战友一起训练,摸爬滚打,从不叫苦叫累;晚上,别人都休息了,她还在挑灯夜读,恶补军事理论。短短两年时间,她就记满了整整10多本学习笔记。2015年,凭借出色的表现,韦慧晓担任了长春舰的实习副舰长。成为了中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。
但消息一出,质疑声就没断过。有人猜她“背景不简单”,有人说她“只是运气好”,还有明确表示反对的人表示,女兵根本不适合在一线作战部队任职。面对这些流言蜚语,韦慧晓没有辩解,而是用实力说话。
在一次海上演习中,长春舰遇上了突发天气,狂风暴雨中,舰体剧烈摇晃。不少人都出现了晕船反应,身体极度不适,但韦慧晓却始终坚守在指挥位置,寸步不移地下达指令,最终保证任务顺利完成。
正是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,韦慧晓迅速成长为海军的骨干力量,并在2022年正式成为绍兴舰的舰长,这也是中国海军历史上首位女舰长。
韦慧晓的人生,堪称一部现实版“大女主”剧。很多人羡慕她的“开挂”经历,却不知道,这背后,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汗水。韦慧晓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人生重在经历,无论选择什么时候开始一件事都不算晚,心怀梦想、保持激情才是最为重要的。
其次,永远不要随意给自己设限。韦慧晓的人生之所以格外精彩,就在于她不被世俗束缚,敢于不断突破,尝试各种可能。从华为高管到选美小姐,从支教老师到奥运志愿者,再到海军舰长,她的每一步,都在打破常规。
未来她的故事,也会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,让他们有大步向前的勇气,有勇敢追梦的决心。把这个视频转发给你的孩子,下一个“韦慧晓”,很可能就是他!
炒股配资配资平台,上海杠杆配资2024年,炒股配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